银行“抢筹”科技创新债券 广东已有2家银行做好

2025-05-16

  

银行“抢筹”科技创新债券 广东已有2家银行做好发行准备

  拟发行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等10余家银行公布了发行、承销或投资科技创新债券的情况,其中银行发行规模达1200亿元,在科技创新债发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表示,目前已有2家广东银行做好了发行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的准备。

  随着更多金融机构、科技主体和投资机构的加入,这一金融“试验田”有望成长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主阵地”之一,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政策层面已“酝酿”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是新政的突破性亮点之一。在继续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发行人的基础上,新增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首次允许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私募股权机构三类主体发行债券,有望加速科技创新生态的完善。”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募集低成本资金,定向支持科技贷款投放,并通过资管渠道投资科创债优化自身资产配置,叠加投贷联动机制,更容易形成业务协同效应,提高科创金融的深度。

  5月9日,工商银行率先落地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工商银行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200亿元,是首批发行的规模最大的金融类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基金投资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此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均启动发行,千亿级资金“活水”正涌向科创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9日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落地后,截至5月14日,银行发行规模1200亿元,在科技创新债发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近日,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有近5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拓宽了银行科技贷款的资金来源。从各银行的公告看,商业银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资金主要被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定向支持,如国家开发银行公告称,募集资金主要投放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以及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农业银行募集的资金则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商业银行也是科技创新债券的重要承销机构。随着债市“科技板”官宣后,商业银行除直接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外,也展开承销大战。

  目前已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披露了承销科技创新债券的进展。如中国银行于5月9日协助立讯精密、吉利控股、牧原股份、上海新微等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完成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规模共计385亿元。在首批公告发行的36个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类项目中,中国银行担任主承销商项目16个;建设银行承销的8期债券涉及企业涵盖TCL科技、京东方、津药集团、徐工集团、吉利控股集团5家科技型企业,以及成都产投、国信集团、苏高新金控3家股权投资机构。

  从当前银行披露的债券投向上看,不仅涵盖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其中不乏民营科技企业。

  “面对资产荒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对创新金融业务存在天然诉求,通过深度参与科创债发行、承销和投资配置,银行既拓展了业务空间、优化了资产结构,也缓解了轻资产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薛洪言表示,银行发行、承销、投资科创债,可以推动银行从传统信贷中介向“债、贷、股、链”综合服务商转型。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全面升级,为企业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装上了强有力的“债市引擎”。

  此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全额减免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内成员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标的的现券买卖交易手续费。潘功胜介绍,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

  手续费减免、风险共担等一套“组合拳”,有望从机制上显著降低科创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从目前发行成本来看,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利率普遍较低。目前,已发行的国开行固定利率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为1.35%,工商银行3年期的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债券通)票面利率为1.65%。“多种配套措施,直接减轻发债主体成本,这种成本优势最终将传导至科技企业的实际用资端,表现为融资成本的下降。”薛洪言说。

  薛洪言指出,当前发行主体以大型银行和国企为主,下一步需引导更多中小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参与,以更好地满足区域性科创融资需求。

  债券市场“科技板”在广东迅速落地。5月8日,广东省内2家科技型企业、1家股权投资机构公告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25亿—3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表示,指导金融机构研究发行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目前已有2家银行做好了发行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的准备。

  薛洪言表示,随着政策与市场的持续磨合、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随着更多金融机构、科技主体和投资机构的加入,这一金融“试验田”有望成长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主阵地”之一,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 黎华联)

上一篇:美联储主席:供应冲击或更频繁将重新评估货币
下一篇:债券ETF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30年国债ETF成交额已超